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 国情部分
>
民族文化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4
更新时间:2017-07-03
纠错
1.

材料一:晨雾中一对母女穿着环卫马褂在清扫大街。她们一会儿扫一会儿撮。那样投入那样认真令人感动。201697长沙市文明办和长沙市教育局传来喜讯:雨花区雅塘村小学6年级学生唐荟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选为全国美德少

材料二:在深圳宝安区的开学第一堂课上作为将三生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学第一课宝安区将中华十德中的作为当日主题。在课堂上孩子们实现了对话圣贤的梦想并跟着孔子的扮演者一起品读经典故事。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美德,使其成为我们一生的信念?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民族文化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属于中华十德,美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人类的精神追求;一个讲道德的人,不仅能收获内心的充实、锤炼人格和提高思想境界,也会享受到真情的温暖和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能活得更加愉快、更有价值;德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人格的光彩。纯洁而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

(2)从他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作为照亮自己人生的火把,来指引自己人生追求的方向;②明确自己做人的目标和原则,书写好自己的人生道德信条;③立志为国家和民族而献身,做一个有大德的人。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中华文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中华文化的定义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地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献:①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②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构成) :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 中华文化的知识扩展
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地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献:①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②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中华文化的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为什么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华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什么?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等多种多样的。增强民族文化素养要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
①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青少年如何传承(如何对待)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珍惜民族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文化传统也不是要回到过去。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吐故纳新,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才能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作为中华儿女,祖国命运是我们的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国运兴衰,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感,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中华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造就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民族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青年。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一部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
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什么是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就是对本民族生活习惯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是对本民族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本民族未来所持有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多元化的作用?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我们改怎么办?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作用。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比较突出的有:第一:尊老爱幼的传统;第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传统;第三,诚实守信的传统等。
②重义、诚信、勤俭、慎独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激励着中国几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苏州园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目,京剧,戏曲,秧歌,剪纸,刺绣,杂技,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华武术
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山庙,陆公祠,便仓枯枝牡丹园,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大丰白驹镇《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东台的北宋丞相范仲淹“读书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义丰的龙舞,建湖的杂技,淮剧

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角度:
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保护文化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②国家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遗产的违法行为;
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能力;
④进一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
社会角度:
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民俗。
个人角度:
①认真学习、自觉遵守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文化产的责任意识;
②向他人、向社会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③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产的行为作斗争;
④为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⑤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如:游览名胜古迹时不乱刻乱画……
◎ 中华文化的特性

认识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
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认同就是对本民族生活习惯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是对本民族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本民族未来所持有的坚定信念。

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中华文化的知识对比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苏州园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目,京剧,戏曲,秧歌,剪纸,刺绣,杂技,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华武术
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山庙,陆公祠,便仓枯枝牡丹园,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大丰白驹镇《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东台的北宋丞相范仲淹“读书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义丰的龙舞,建湖的杂技,淮剧
◎ 中华文化的知识点拨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青少年如何传承(如何对待)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儿女,祖国命运是我们的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国运兴衰,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感,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中华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造就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民族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青年。
珍惜民族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文化传统也不是要回到过去。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吐故纳新,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才能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
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等多种多样的。
增强民族文化素养要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

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角度:
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保护文化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②国家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遗产的违法行为;
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能力;
④进一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
社会角度:
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民俗。
个人角度:
①认真学习、自觉遵守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文化产的责任意识;
②向他人、向社会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③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产的行为作斗争;
④为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⑤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如:游览名胜古迹时不乱刻乱画……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①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③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我们应该: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作用。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比较突出的有:第一:尊老爱幼的传统;第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传统;第三,诚实守信的传统等。
②重义、诚信、勤俭、慎独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激励着中国几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 中华文化的知识拓展
中华文化起源: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请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就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
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白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
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 中华文化的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对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体会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学会汲取和发扬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华,摒弃其糟粕。
3、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中华文化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民族文化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雪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