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陈某原本表现很好,多次被评为“三好生”,后来,跟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人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且经常旷课。有时还偷同学东西,打骂同学,为此,受到学校的多次批评教育。但他没有接受教训,还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与赌博等,为此被公安机关拘留。可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赌博的钱,他结伙拦路抢劫,并且将被害人打成重伤。
(1)陈某的哪些行为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2)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为什么?
(3)陈某从一个好学生到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2)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属于犯罪行为。因为偷窃财物(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而拦路抢劫(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①陈某由好变坏,最后犯罪,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②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③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从犯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④我们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详解】
本题考查做守法公民,法不可违。违法行为是指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1)此问考查违法行为。分析材料陈某的行为,不交作业且经常旷课,偷同学东西,打骂同学都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2)此问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小,如陈某偷窃少量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陈某拦路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3)此问考查预防犯罪。分析陈某从一个好学生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容易做出违法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等等。
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①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
②盲目从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
③经不起不良的诱惑,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④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不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客观原因:
①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家庭缺少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子女要求不严;
②学校疏于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对青少年的管理不严,缺少正确的导向;
③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自控能力;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时,不应采取过激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