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有 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大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下图)
材料二 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范仲淹“光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 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张定宇;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 “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 1 )揭示材料三中的奋斗者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共同的价值追求。
( 2 )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跨越时间的长河感悟中华文化,你能得出一个什么认识?
( 1 ) ①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 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 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⑤ 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⑥ 我们要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
( 2 ) ①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尽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 ④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等。
【解析】
【详解】
( 1 )本题考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考查的核心素养为国家意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以从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角度作答。
(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考查的核心素养为文化认同,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等角度作答。